荒诞,现实;优雅,怪异
魑魅魍魉,蜉蝣万生
蜉蝣虚空,魍魅两生

  云玖弋  

影评 The Last Word

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:想象一下你死亡后的葬礼,你的亲朋好友会如何评价你呢?

生者会考虑死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吗?似乎大部分人都不会考虑这个问题,多数时候这与死亡禁忌有关。但如果想通过别人的评论,来证明自己已经把一生过成想要的样子呢?那大概从现在开始去过你要的人生,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。

如若当生命快要达到尽头时,还能改写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吗?这种事情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吧。然而《The Last Word》的剧情偏偏就是基于这个假设,当然更重要的是编剧的小机巧——改写“别人”的感观中的“别人”正是刚刚认识的讣告作者Anne。一个刚认识的人虽然会被第一印象所蒙蔽,但也最容易因为日益亲近而打破第一印象的魔咒。这样的设置颇为巧妙,成为整个电影中冲突与张力的中心。

Harriet这位老太太非常非常非常寂寞,影片开头无声的镜头:阁楼上,窗户边,照片旁,都有她百无聊赖的身影。演员的神情并不是空白呆板的,相反那是有情绪的,一种看似没有表情的表情,慢慢透出那种说不出的寂寥,但又并没有那么令人沮丧。

这么个寂寞的老太太努力与人交流,奈何个性使然,任何对话都会以对方或尴尬或无奈或躲避的态度而告终。老太太只能一脸落寞地看着桌上的红酒,数着手边的安眠药,思忖着:吞还是不吞。不曾想一手打翻了红酒,更是在用来擦拭报纸上看到了讣告……

Anne第一次见到老太太时,多半觉得这个老太太非常难缠,对她写的讣告吹毛求疵。老太太噼里啪啦的一大堆话,总结为一句话就是:人们何必去说死人的坏话?所以讣告上的修辞真的是“修辞”,润色之后再惨淡的人生都变得幸福充实,偏偏老太太非常不屑。

实际上即便不屑,Harriet仍然要Anne替自己写讣告,仅仅是她想看看自己的讣告会是什么样的。不难揣测老太太的心思:自己的讣告会不会如同报纸上的那样漂亮。但真的只是这样吗?

Harriet开创了自己的广告公司,曾经辉煌过,也曾落魄过。她真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吗?当然不会,Harriet的个性是不会在乎他人评价的。然而就连她自己也许都没有意识到,自己究竟想从讣告上知道些什么。也许她只是突然感受到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生终极问题:死亡。在死亡临近前,她可能想探究的是自己的意义与价值。

现实是所有人对Harriet的评价都是负面的,这一度让Anne无法写出一个普通的讣告,甚至直言:“没有人喜欢你。”可想而知,Anne直接被老太太轰了出去。

可是老太太不甘心啊,为了见到满意的讣告,老太太研究了全国的讣告,并总结了四个要素,还兴致冲冲地跑去Anne那里,告诉她按照四要素来写。

Anne则无奈地回应:哪些四要素是你现在有的?

老太太斩钉截铁地说没有,继而提出: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。

这才有了后续的故事,并且使故事走向成为了“去尝试去失败去成功”的励志片。老太太居然做了DJ,拥有了第一个要素:事业与爱好;接着教育了不良儿童,完成了第二个要素:爱心与教导……

随着故事推进,老太太与Anne渐渐相互了解,成为暮年之交。在最后讣告定稿时,老太太说出了一句点睛的话“You don’t make mistake, mistake makes you.”。这让Anne大为震动,直接改变了Anne的人生轨迹。导演与编剧的目的在这时候达到了——纯纯的励志精神。

撇开这些励志的内容,Harriet这个人物本身就足够丰满立体,单单研究她就非常有意思。老太太有点执拗,听不进别人的话。当然这很有可能是老太太本身能力太强,眼界超出常人的关系,一旦眼界不同,看到东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,所以为什么要听常人说话呢?

老太太的前夫说过这段话:“如果谁指出了Harriet的错误,她就会放声大笑。”而应验这句话的场景,是老太太同女儿会面。Harriet的女儿简直同她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,气质说话风格精神面貌——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演员演技的精准。当女儿说出希望母亲去看精神科大夫,然后融入自己美满生活时,Harriet开始狂笑不止。她女儿认为这是一种嘲讽的态度,愤然离席,而Harriet说出的却是:我原以为自己是个不合格的母亲,没想到原来我挺成功的。

至此其实很明了了,Harriet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亲情。亲情是无法规避的问题,及至被医生宣告死亡日期,她跑去与前夫和解,无不透出再多的物质在死亡面前也抵不上情感的重要。

回顾人的一生,真正重要的是什么?不重要的是什么?最需要的是什么?这没有答案,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时刻。只是在死亡迫近的那一刻,人才会醒悟自己最想要的与最想做的。我们没有资格告诉别人:去做吧,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活,因为我们不知当下每个人面对的问题。但我们可以说:记住你最想做的最想要的,等到时机成熟就去实现它。


评论
© 云玖弋 | Powered by LOFTER